为每个梦想都插上翅膀
近期,同心县特殊教育学校的5名培智学生和15名听障学生,在4名特教老师的指导下,克服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挑战,一遍遍排练舞蹈《逐梦青春》,他们将代表宁夏参加即将在湖北武汉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向全国观众展示宁夏特教风采。
花开无声
用汗水点亮生命之光
舞蹈《逐梦青春》小演员中,七年级学生杨博超的表现尤为突出。他虽因耳部失聪听不见外界的声音,但舞蹈动作的精准,和团员的配合令人称赞。排练间隙,他比划着表示,经过一次次磨合,老师和他一起找到了一种沟通方式——用转手手势作为提示,节奏感立刻被把握住了。排练中,这个手势是杨博超和老师间的无声约定,成为他踏准节拍展示舞蹈动作的钥匙。音乐响起时,他如流水般滑步向左,手臂舒展有力,仿佛要拥抱整个世界。
听障学生们依靠老师的肢体语言和视觉提示,一遍遍调整动作的节奏与力度,直至完全到位;培智学生们则在老师的鼓励与陪伴下,经过无数次的跌倒、爬起,逐渐掌握了复杂的舞蹈编排。师生高度配合,反复排练,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他们与自我极限的较量,每一次成功的配合,都是他们团队精神的体现,用汗水点亮生命之光。
聚力托举
为每个孩子铺设爱的阶梯
这群特殊的孩子能够登上全国舞台追逐人生梦想,离不开同心县多部门的共同努力。
多年来,同心县坚持“特教特办、民生优先”理念,为残疾人铺设通往光明的阶梯。2012年,同心县特殊教育学校建成,2013年9月开始招生,是一所集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脑瘫等多重残疾于一体的综合性寄宿制学校。经当地残联支持和指导,学校现有在籍学生191名,教职工55名。该校秉持“开门办学”原则,接收所有适龄特殊儿童,提供从学前教育到中职的全链条关怀。对无法到校的孩子,坚持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近年来,学校相继建成了感觉统合训练室,采购了先进的培智教学系统,开设了学前教育智慧教室,让康复训练和教学互动更加高效。排练厅进行了精心改造,包括震动感知地板和优化的灯光系统。正是这些新设计,成为了听障孩子们感受节奏、融入音乐的关键桥梁,让他们能以肢体的触觉“听见”旋律。
《逐梦青春》不仅是一支舞蹈,更是这群特殊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我们期待,老师和孩子们能够在此次汇演中取得好成绩,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我,绽放自我。(李晨雨)